台北地狹人稠,大部分的人都是住雅房、套房或小公寓,不太可能有院子,空間不足又想做堆肥該怎麼辦?這篇實作文章就來分享。

在家自製堆肥的好處非常多,除了不用追垃圾車不用忍受發臭的味道,堆肥熟成後的黑金土也能直接種植盆景或蔬菜,不用買土就能讓植物長超好,將菜渣廚餘循環回到生活和食物中。

同時濕廚餘如果混進垃圾車一同進到掩埋場,腐爛產生的沼氣不但毫無益處,也會造成爆炸,堆肥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當然我相信還是有些垃圾車真的有做好廚餘和垃圾分類,但大多還是直接進了掩埋場或焚化爐,資源就被浪費了。)

下面就來教如何將廚餘做成堆肥吧!

步驟一

首先找一個通風的地方擺放堆肥箱,建議尋找較少人的樓梯間或自家陽台外(才不會干擾到鄰居),因為廚餘分解成堆肥的過程需要空氣,同時會吸引各式昆蟲前來,建議不要擺放在封閉式廚房裡。

有昆蟲是好的,比如果蠅、黑水虻、蝸牛等等,可以加速分解時間,但在小公寓需要注意昆蟲量,避免鄰居不理解而生氣或投訴(我們就是夏天時昆蟲來太多,鄰居生氣就倒掉了我們的堆肥....差一點點就堆好了)。

*昆蟲量主要以廚餘量決定,越多廚餘就會越多蟲,如果昆蟲聚集太多廚餘就不要一次倒太多,可以分幾天慢慢加,減少昆蟲量。
*堆肥箱可在網路賣場買到。
一組堆肥箱有4~5個箱子,一次用一個即可,等到廚餘堆肥裝滿一箱後,再拿一個新箱子放上去即可。(後面詳細說明)

步驟二

找有樹的地方(公園、學校)搜集乾枯的落葉,最好的是咖啡色(黃掉的葉子不要)。我通常都一次拿2~3個塑膠袋,一次多搜集幾袋,節省時間。

步驟三

準備要堆肥的廚餘和落葉,如果有咖啡渣、茶渣也可以一起。

這邊說明一下為何要準備落葉。

堆肥是這樣的,會分成很多層像是疊蛋糕一樣,落葉是碳、濕廚餘是氮、咖啡渣也是氮,而這些是土讓肥沃的主要成分,將其堆疊在一起分解後,黑金土就會充滿營養。

 

步驟四

初次做堆肥時,先拿一個堆肥箱,底部鋪上一小層泥土,之後開始廚餘-落葉-廚餘-落葉堆疊上去。

開始疊蛋糕,一層一層。


*柑橘類(檸檬皮、柳橙皮)不要太多,會抑制分解。
*蛋殼比較硬難分解,記得先壓碎。
*鋪平後可以稍微鏟一鏟,讓廚餘碎一些,分解較快。
*基本上我們以生廚餘堆肥為主(果皮菜渣),也因為吃素沒有葷食骨頭,但也建議葷食者不要丟骨頭肉皮,會需要花比較多心力注意(老鼠),骨頭也較難分解。


*後灑咖啡渣可以除臭除味道(剛堆肥前幾天還是會有點廚餘味,怕干擾鄰居),但性質上跟廚餘是一樣的東西,所以沒有也沒關係。


*氮物質都鋪放完成後,接著鋪上落葉。
*鬆鬆的鋪放即可,不要壓扁會沒空氣。

 
*不要漏出廚餘,味道會擴散。
*剛放廚餘進去的前1~3天會有味道正常,但把落葉鋪滿可以減少味道溢出,在小公寓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不干擾別人的做堆肥
*溫度和濕度取決了分解速度,如果看到落葉表面太乾可以灑點水,幫助分解速度。

步驟五

放著,等待廚餘分解即可。

正常廚餘+落葉堆肥的分解時間大約是3個月至半年,此時的廚餘和落葉已經成為泥土,可直接拿來種植物。

也視家裡的廚餘量,我們一個禮拜堆一次而已,每次倒倒廚餘倒倒落葉,5分鐘搞定。

[堆肥桶使用方法]

 

每層廚餘桶,我大約可以疊5~7次的廚餘量,也就是大約1個半月~2個月會堆滿一箱,因為廚餘堆進去後看起來很滿,但過沒幾天經過蟲吃和分解,會消掉一半的空間,所以一來一回其實可以堆很多次。

堆滿一箱後,直接將新箱子往上堆即可,下面的箱子只要沒有特別問題就等待他們分解即可。

偶爾會發現一些植株發芽在堆肥箱,我通常就直接鏟一鏟跟著堆進廚餘裡,因為落葉和廚餘中都會夾帶一些種子,發芽是很正常的事。

堆好的黑金土就會成為最好的土壤,可以直接拿來種菜種花喔!

每個人都做一點點,廚餘就會減少一些。

 如果條件更好一些也可以做蚯蚓堆肥,這邊分享我們社區公共花園的蚯蚓堆肥箱,廚餘分解的更快,還有蚯蚓大便當肥料喔!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Some of them are essential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ite, while others help us to improve this site and the user experience (tracking cookies). You can decide for yourself whether you want to allow cookies or not. Please note that if you reject them, you may not be able to use all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