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年不用錢這本書裡,作者馬克.鮑伊 Mark Boyle寫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的原子筆沒水了,任何人都可以到最近的商店花個二十五便士買一隻新筆,但在不用錢的情況下,這件事就要大費周章了。不論原子筆多便宜,不論他是否跌到五便士一隻,只要沒有錢,你就是買不到。你不能以英國最低工作兩分鐘的薪酬買下它,而得花四分之三天的時間,用鬼傘菇做一隻新筆。這就是節儉度日和完全不用錢之間的差別。"

是的,不用錢跟省錢是不一樣的。馬克在2008年實施了一整年不用錢計畫,這本書記載了他的這一年,非常精彩也非常讓我震撼,特別是英國的冬天會下雪並且非常冷,但他卻不能花錢開暖器或買煤炭取暖。他的不用錢生活方式,讓我發現金錢對於世界的影響完全超乎我想像。

以下是我對本書內容的截取和心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喔!

不用錢其實並不輕鬆

不只不輕鬆,根本比賺錢花用的生活還要辛苦。

比如就住處來說,他從免費資源回收網站上(freecycle)上徵得了一輛露營拖車,但要停在哪裡卻是個問題。最後他選擇了停放在布里斯托附近的瑞德福米爾農場(Redford Mill Farm),而交換條件是要每週幫他們工作三天,也就是一個月工作十二天,來換取將露營拖車停放在他們的農場。光是住宿就要花一個月的十二天來負擔,其實是很高的支出。

他也說到,其實這比他每個月在布里斯托租房間居住所需要支付英國最低工資工作七天更不划算。但划算看的是時間,我相信每天上班支付房租和幫助農場工作來換取住宿在農場內,本質上是差很多的。很多事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金錢有價值,其實是「人給了它價值」

大地之母從來沒有為她生產的水、陽光、蔬果、樹木定價,錢這個東西是人發明和定義的,那些銅板與紙鈔其實本身是沒有半點價值的。當然這個道理人人明白,但我們卻還是不知不覺中已經離不開這個用金錢所建構起來的世界。

人們用自己的大部分生命和大把時間從事工作換取金錢,再拿錢換取自己需要和想要的東西,如果工作是你所喜愛的那很幸運,但如果不是呢?

金錢現在已經凌駕於人類,有錢的人可以得到更多資源和尊敬,沒錢的人只能得到施捨和同情,但這套遊戲規則其實是人類發明的,它真的適合繼續下去嗎?

地球有限公司

“金錢讓我們能夠很容易的貯存財富,而且貯存很久一段時間。如果沒辦法輕易「貯存」我們貪得所需的長期利潤,我們很可能只消耗我們所需要的資源。既然我們不能把雨林中的樹木轉為我們銀行帳戶上的數字,就沒有理由每秒砍下一公頃的雨林,把它們保留到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還比較有道理。"

金錢有一個很厲害的能力,就是「不會過期」,他從鈔票、硬幣到銀行裡的一串數字,你想留多久就留多久,這是大自然萬物無法做到的事,也是為何人類想要得到越多錢越好的原因,因為不會過期,多棒的設計!

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人的眼睛中只看得見跟「金錢」有關的利益,只要能賺錢,浪費多少自然資源都是值得的,只要換成錢的東西都要盡量換成錢。

如果有一天自然資源都被用光了,土地再也種不出東西,海裡也不再有魚,那到時再多的鈔票再多的錢,請問我們能拿來買什麼?

不用錢v.s.用錢:更不方便更花時間,卻能減少更多消耗

用錢洗衣服:十分鐘。免費洗衣服:兩小時十五分鐘。

洗衣機洗衣服所秏的水量:一百公升。手洗衣服所秏的水量:十二公升。

每人每天用抽水馬桶所秏的水量:七十公升。每人每天用堆肥廁所所秏的水量:零公升。

*堆肥廁所:在泥土地裡挖個坑,直接在裡面上廁所(如果經過設計和處理,是不會臭的)。 

出售與給予之間的差別,不用錢是將愛與分享擴大

“我相信賣淫之於性,就如同買賣之於施與受。這些行為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在我們為人工作時,除非對方是家人或朋友,否則總要有所交換:我們做某件事,是因為我們得到某種回報。”

不用錢不只是停止繼續參與這個主流社會的金錢遊戲,同時也透過不用錢,更能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撇除金錢之後,更深層的情感交流與關心!

我們都該重新思考一下,這個「不會過期」的金錢,要如何去善用它無窮的威力。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Some of them are essential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ite, while others help us to improve this site and the user experience (tracking cookies). You can decide for yourself whether you want to allow cookies or not. Please note that if you reject them, you may not be able to use all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