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 如果你跟我們一樣,也都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探索新地方的衝動,這份慾望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但近年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探索世界往往會留下不小的碳足跡。好消息是:旅行不一定要犧牲地球才可得。永續旅行的重點,在於找到平衡點:一邊滿足好奇心,一邊積極保護環境、尊重當地文化,並確保我們的消費真正幫助當地居民。

想想過度觀光的負面影響:飛行所產生的碳排放、不計其數的塑膠垃圾、甚至地方文化與經濟被迫遷就觀光客而流失本質。負責任的旅遊方式正是為了翻轉這些現象──我們不再只是取用,而是開始正向回饋,確保我們的每一筆花費都真正支持在地經濟(家庭)與小型商家,而非遠在他方的大型企業。

這不是要讓你感到有壓力,而是讓旅程本身更豐富、更有意義。永續旅行往往讓我們建立起更真實的人際聯繫,也創造出難以忘懷的回憶。像我們在旅途中所記錄的:曾在Daylesford 遇見並住在Mara 的家裡,在悉尼與舊金山參與社區菜園的工作,甚至在墨爾本拜訪了一個實踐零浪費生活的家庭。

記得:永續這件事,端看你願意投入多少心力與行動!你會選擇在必須使用一次性用品時,至少改用可堆肥材質的嗎?還是願意偶爾放下開車習慣,改搭一次大眾運輸工具?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心態。我們理解在當今社會中,完全「零浪費」幾乎不可能,但每一個邁向循環經濟的小步伐,都是有意義的改變!

當「旅行」也把「永續」思考進去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永續旅行的重要性,接下來該思考的是「去哪裡」。選擇目的地是規劃綠色旅行的第一步,這不只是挑選熱門景點或看美美的照片,而是要更深入了解這個地方是否真正朝著永續方向努力。例如:當地有良好管理的國家公園嗎?政府是否有明確的環保政策?雖然這些通常不是我們決定旅行地點的主要原因,但如果你已經厭倦了那種「到此一遊」式的觀光行程,不妨考慮嘗試一次永續旅行吧!

其實,這樣的旅行也可以很酷。你也可以考慮實踐所謂的「慢旅行」(雖然對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奢侈)。與其每幾天就換一個城市,不如在同一個地區停留久一點,更能深入體驗當地文化,並減少交通移動帶來的碳排放。有時候,選擇那些不那麼知名、偏離主流觀光路線的地方,不僅能減輕熱門景點的環境壓力,還可能讓你發現更多獨特又真實的體驗。

這也是一種更不「觀光客」的旅行方式!務實一點來看,準備去的目的地是否有可靠的大眾運輸系統?當地有做廚餘堆肥嗎?找得到回收桶嗎?水示好取得的嗎? 在市場購買或餐廳能輕易吃到當地食材嗎?這些實際的問題,能幫助你評估這個地點是否真的適合一趟對地球更友善的旅程。

選擇住宿地點

老實說,我覺得住宿這部分相對來說沒那麼需要糾結。挑一個符合你預算和生活習慣的地方就好。 (像我自己喜歡下廚,所以通常會找有共用廚房的住宿。)當然,如果你想體驗更特別的住宿方式,也有一些很棒的選擇,例如WWOOF(有機農場志願者)農場住宿。我們之前就在澳洲墨爾本參加過,一個實踐永續農耕的家園,我們協助農場工作,換來食宿,整體體驗非常棒!

當你選擇了一個有永續承諾的目的地後,下一步就是挑選住宿。這部分就像是你的「永續旅行住宿指南」。幸好,現在越來愈選擇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從藏身自然中的生態旅館、獲得Green Key 或LEED 等綠色認證的酒店,到當地經營的民宿、甚至能真正體驗文化交流的家庭寄宿。

不過,別只看標籤就相信。要找有實際落實永續行動的住宿。像他們有使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嗎?浴室或廚房是否有節水設施?有沒有垃圾分類、回收或減塑政策?是否盡可能採用在地食材與物資?有些訂房平台會提供「永續」的過濾選項,不過最好還是直接到住宿的網站查看、甚至聯絡業者確認一下他們實際的做法。

另外,也可以思考一下住宿的地點。如果可以步行、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能輕鬆到達,不但更方便,也能大幅減少你在當地的交通碳足跡。

市面上有「永續住宿」的選項嗎?

有一點,但目前還不是那麼清楚明確。現在還沒有一套統一的永續住宿認證制度。有些訂房平台(例如Booking.com)會標示某些住宿有永續認證,不過你真的要看清楚說明,有些可能只是建築物符合LEED 認證標準,或是獲得Green Key 的生態評級。

理想上,最好找那種使用再生能源、減少一次性備品的住宿,不過以整體旅遊的永續影響來說,我個人覺得住宿的影響相對較小。當然,也不是說不重要,因為很多飯店的確浪費非常多資源。還好,現在有些政府開始推動政策來改善這個問題,這點值得肯定!

移動方式的選擇,也能大大減少你的碳足跡

我們要如何前往旅行目的地、以及在當地怎麼移動,其實對環境影響非常大。交通工具通常是整趟旅程中碳排放量最大的來源,所以選擇低碳的移動方式,真的能產生實質的差異。

 如果可行,搭乘火車或長途巴士絕對比飛機或一個人開車來得環保,尤其是在幾百公里以內的距離上。想像一下:坐在火車上看窗外風景,多美好!總比坐在擁擠的機場裡等登機好多了。 當然,有時候飛行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即使得搭飛機,還是有一些做法可以減少其環境影響:

  1.  選擇直飛航班:因為起飛與降落會消耗最多燃料。
  2. 搭經濟艙(我懂,真的不舒服):但人多分攤碳排放,總比商務艙好一點。
  3. 行李盡量輕量化(雖然我們常常失敗):飛機重量越輕,燃料消耗越少。 

你可能也聽過「碳補償(Carbon Offset)」的概念,也就是你額外付費贊助某些減碳項目(例如植樹、再生能源等),來彌補你這次旅行所造成的碳排放。這確實是一種補充方式,但絕對不是讓你心安理得亂飛的通行證。最重要的還是直接減少排放。我們自己是透過Wren 平台購買碳補償的,但建議你在選擇前也要仔細檢查這些計劃是否真的有實效且可信。

抵達目的地後,就請盡量使用當地交通工具吧!步行和騎自行車是最環保的方式,而且常常會有驚喜發現。多搭乘當地的公車、電車或地鐵,盡量減少依賴計程車或租車(包含叫車服務)。不僅碳排更低,還能讓你更貼近在地生活,常常也更便宜!

輕便又聰明的打包輕鬆減少浪費

除了交通與住宿之外,其實「我們打包了什麼」也會直接影響旅途中產生多少廢棄物。採取極簡主義的打包方式,不僅對環境更友善,說實話也讓旅行變得輕鬆許多——行李更少、過機場或車站更方便,搭乘交通工具時也減輕了負擔。

分享一些實用的永續打包技巧,一切從行李箱裡的東西開始!

零廢旅行必備清單

重點就是:盡量攜帶可重複使用的用品,取代一次性物品。以下是我們推薦的隨身裝備:

  • 可重複使用的水瓶:推薦有濾水功能的款式,尤其是到飲用水取得不那麼方便的地方。我自己用矽膠折疊水瓶,不用時可以壓扁,超省空間!

  • 保溫杯或隨行咖啡杯: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人,這真的必帶!還可以參考我如何旅行沖咖啡

  • 可重複使用的餐具組(竹製或不銹鋼):如果你是手搖飲愛好者,記得也帶吸管!

  • 可裝食物的便當盒或矽膠食物袋:無論是吃剩的餐點或逛市場時的小吃都能派上用場。我們用的是可折疊的矽膠便當盒,非常萬用、推薦!

  • 摺疊式購物袋/:如果你手邊已有聚酯纖維材質的袋子就繼續使用吧!它輕又耐用,超適合旅行。沒有的話久找100%有機棉的。

  • 布質餐巾或手帕:如果你有辦法在旅途中清洗的話,真的很好用。

  • 網袋(可裝蔬果):我自己覺得這個是必備品,買水果、蔬菜或穀物都超方便!

  • 無塑盥洗用品:帶自己的!我們很少住飯店,所以早就習慣自備,重點是可以用自己慣用的產品。 (我的頭皮從來不喜歡飯店的洗髮精🙃)

你可以在我們的「大包清單」中找到更多我們實際使用、推薦的用品。有些人會忽略盥洗用品的影響,但其實選擇固態洗髮/潤髮皂、牙膏錠、或重複填充小瓶裝用品,都能大幅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

最後一個貼心建議:帶一個小袋子專門收集旅途中產生的回收物或垃圾,直到找到合適的回收桶或垃圾桶。這個小習慣,真的會讓你的旅程更有意義。

負責任地與當地社群互動

永續旅遊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我們相信它實際上與我們如何與當地人和文化互動密切相關。選擇對地方有益、並尊重當地文化的行為,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旅行方式。盡量支持當地經營的小商家:到家族經營的餐廳用餐、向當地手工藝人購買紀念品(而不是那些充滿塑膠的觀光小店)、聘請當地導遊、或選擇由當地居民經營的住宿。這些消費會真正回饋到當地社區,不只是一種支持,更是與當地人建立真實連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同樣重要。造訪自然景點時請遵守「無痕山林」的原則,避免參加剝削動物的活動,例如大象騎乘或圈養動物的表演。切勿餵食野生動物,這會幹擾他們的自然習性。造訪珊瑚礁等脆弱生態時,請不要觸摸或踩踏珊瑚。

如果你有打算當志願者,也請仔細研究組織的背景,避免落入所謂的「志願旅遊(voluntourism)」陷阱,這類活動有時對當地反而造成更多困擾。另外,也別忘了確認簽證條件,有些國家即使是無償志願者也會視為非法工作。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我們來訪的地方因我們的到來而變得更好,至少不要變得更糟。正如我們在台灣的旅途中那樣,這些正向互動就是旅遊中最美好的收穫。

旅行中吃得永續也有方法!

Fruits and Vegetables

吃什麼、喝什麼,其實也是旅途中做出永續選擇的重要部分。積極尋找在地與當季的食材是個好開始。到當地的農夫市集逛逛,不但能買到新鮮又美味的蔬果,也能直接支持當地小農。就算你不自己煮,市集裡通常也會有超棒的麵包店或在地小吃攤,順便與當地人交流,這可是旅行中難能可貴的人情味!

找餐廳時,盡量選擇那些標示食材來源、強調使用當地食材的餐廳(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容易找)。多選擇蔬食或植物性飲食通常碳足跡會比較低,因為肉類生產所需的資源較多。有時簡單好攜帶的備餐,也能在趕行程或搭車時派上用場(像我們準備的「美國Amtrak 長途火車2日簡易備餐」就是個例子!)

減少食物浪費的簡單行動

只要稍作準備,其實在旅行中也能輕鬆減少與飲食相關的浪費。這裡有幾個實用的小技巧:

  • 優先選擇使用當地與當季食材的餐廳

  • 逛逛農夫市集,購買新鮮水果和小吃

  • 適量點餐,避免浪費食物(有些國家份量可是很大!)

  • 自備便當盒或食物袋打包吃不完的食物

  • 隨身攜帶水瓶,拒絕購買塑膠瓶裝水

  • 帶上隨行咖啡杯喝熱飲

  • 儘量選擇蔬食或純素料理

  • 支持使用非一次性餐具的攤販與餐廳

看似小動作,卻能在長時間與大量旅客的累積下,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最棒的是,這些習慣一點也不麻煩,還能讓你的旅程更有意義!

回到家後,永續旅程依然持續(也可在家度假)

旅程的結束,並不代表永續旅程的終點。不妨花點時間回顧這趟旅程:哪些環保習慣特別實用?哪一些可重複使用的物品最值得帶?遇到哪些挑戰,下次又可以怎麼改善?你會發現,許多旅行中培養起來的永續習慣——像是攜帶環保用品、節約用水用電、支持當地商品、減少浪費——同樣適用於日常生活,而且非常有幫助。有餘力,也開始影響身邊的人吧!

永續旅遊不是一個獨立的活動,而是更有意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們在《零浪費旅遊日記》一直相信,這不只是減少浪費,而是一種「覺察」與「選擇」的練習。這是一段持續學習與微調的過程。

另外,也別忘了可以開始探索自己住家附近的旅遊地點!在家度假(Staycation)是個既環保又輕鬆的選擇:幾乎沒有長途移動產生的碳排放、相對便宜、也不用擔心語言與文化適應問題。說不定就近也能發現你從沒注意過的寶物小地點!

現在,就開始夢想並規劃下一趟「有意識的旅程」吧,無論目的地是海外,還是你家附近的社區~

 

加碼送話題:你的錢「睡」在哪裡?

這個話題常常被忽略,但它的影響其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許多人會將焦點放在眼前看得到的行動上——像是拒用塑料吸管、使用可重複的購物袋等等(這些當然也很重要!)但其實在背後,金錢的流向對我們的生活與旅遊方式影響巨大。特別是當我們努力存錢準備一趟旅行時,錢放在哪裡就成了值得思考的起點。什麼意思?簡單講就是錢存放在哪家銀行!

所以,在你還沒開始打包行李之前,就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現在的銀行支持的是什麼樣的價值?他們的投資對地球友善嗎?」這些選擇也能減少大量的碳排放,甚至比一趟綠色旅行還有效

如果你開始好奇,可以查查看「綠色銀行」與「道德投資」的資訊。我們這裡也有文章可以參考。 (別擔心,我們還是旅遊博客啦,不是財經顧問XD)但如果你願意開始這個轉換的過程,那或許是你邁出永續生活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