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夏天堆肥至今,體會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學會等待」。

堆肥,就是將廚餘變成肥料的方式,運用濕度溫度使廚餘自然降解。

由於全靠自然環境,人為控制的效率是沒有用和沒必要的。

為什麼會說堆肥教會我等待呢?

都市生活的快步調,效率至上的心態和氛圍,常常使我們無法停下來等待。

 

一. 需要多少時間,就是多少時間

廚餘腐爛成堆肥的時間差不多需要三個月,你無法這禮拜倒進堆肥箱,下禮拜就想要收成。但同時你也不需要一直努力,只需要「用對方法,然後等待」。方法對了,等待時間到了然後開箱驗貨,就會得到肥沃又好用的成果了。需要曬的太陽、吹的風、淋的雨一點都不能少。等待的過程中,你還能持續做「其他的事」,等待不等於不做事,等待不是懶惰,而是耐心與堅持。

 

二. 持續卻簡單的翻攪步驟

廚餘倒進去後,為了使空氣能夠流通,每隔幾週就要翻動一次,這是個簡單的動作卻也需要持續。鏟子挖鬆堆肥再蓋上蓋子,就這樣。很簡單的步驟,持續才是重點。

 

三. 有勞動有收穫

又濕又臭的廚餘變成香噴噴的堆肥土,這是需要有付出的收穫。三個月前堆下的廚餘,三個月後可以種東西,有做就有得,沒做就是沒有,堆肥不會變魔術自己出現,廚餘也不會長腳自己跑進堆肥桶。有勞動有收穫,沒勞動自然沒有收穫。

 

四. 生命萬物皆為互助和循環

人類將廚餘堆肥,昆蟲細菌將廚餘分解並餵飽自己,而廚餘變成營養的堆肥,最後再為人和土地所用。這是一個循環,只有人類自己定不能成。感謝昆蟲和細菌的幫忙,萬物互助循環是生命延續的管道。

堆肥過程有種點石成金的感覺,廚餘看似「廢棄物」和「垃圾」的東西,卻是很多細菌和昆蟲的「食物」和「養分」,用人類眼中的「廢物」變成可用的「資源」,就像魔術一樣。

 

Cookies使我們更容易為您提供我們的服務。 通過使用我們的服務,您允許我們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