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第一次,想靠自己從頭學堆肥一點都不難。下面幾個小撇步來告訴你新手堆肥該注意的5件事,掌握住了基本上就能做出合格成功的堆肥囉~試試看吧!
1.地點
這在新手堆肥來說,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好的地點可以事半功倍,壞的也就事倍功半囉!好地點不只可以幫助堆肥生成的比較成功和快速,同時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你是在都市做堆肥,尤其是公寓型的房子沒有獨立院子和空間時,地點選擇除了自己方便外,「鄰居感受」絕對要考慮進去。
首先,選個通風良好的地方,但又不能打擾到鄰居走路和放置摩托車、物品,建議可以找樓道間或公共區域的靠牆處,會比較有機會放置長期的堆肥箱(堆肥至少都需3個月~半年),不可放置室內(昆蟲和味道問題)。如果房子有陽台當然最棒,就直接放陽台即可。
地點選好後,就是觀察鄰居反應了,如果有鄰居不喜歡要記得好好溝通和解決,原因通常不乏覺得髒臭、噁心、很多蟲...等等問題,我們也曾經被鄰居倒掉整箱快熟成的堆肥,超心痛,但問題主要還是沒有溝通好。
其實堆肥一點也不髒亂和噁心,味道大約前三天會有,後面就都是類似泥土的清香了。昆蟲量也可以控制的,多試試不同方式和多溝通,絕對做得到兩全其美的。
如果是在腹地比較大的偏鄉或郊區,根本就不用思考堆肥桶、地點、鄰居等等問題了,直接將廚餘埋進土地裡即可,很自然就會分解掉了。
2.空氣
廚餘堆肥有分「有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兩種,還有其他如落葉堆肥、蚯蚓堆肥等等這邊就不多做說明。
我們做的堆肥主要是「有氧堆肥」,除了可以大大降低臭味外,有氧堆肥的性質也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就是廚餘、落葉混合,透過空氣、昆蟲、黴菌等等來做成堆肥,新手也比較推薦。
空氣這個部分主要牽連的就是「味道」,堆肥一定有味道,但也有分「好聞」和「不好聞」,空氣的流通性是蠻大的因素。
廚餘剛倒進堆肥桶的前3~5天一定會有淡淡的廚餘味,這是很正常的,跟空氣的關係不大(如果怕影響鄰居可以多蓋一些落葉,會減少廚餘味),之後的味道就會只剩下落葉跟類似泥土的清香味了,如果之後還是有很重的廚餘味甚至是腐臭味,就要檢查一下是否通風不良了。
可以試試看上下翻攪堆肥讓空氣進入、檢查堆肥箱是否有東西擋住通風等等方式,簡單來說空氣的問題會反應在味道上,每次倒廚餘用鼻子檢查一下,應該就不會有大問題了。
3.比例
這個部分我們沒有要提供一個數據或測量標準,我們主要探討的是「濕度」和「氮碳比例」。
我們的堆肥方式是「落葉-廚餘-落葉-廚餘」堆疊放置,讓堆肥箱中有足夠的氮和碳。如果廚餘量過多會導致堆肥過濕或是氮量過多,同理落葉過多也會造成堆肥過乾或是碳量過多。
乾濕問題可以用「增加水量」的方式來解決,可以灑一些水到堆肥桶中增加濕度。足夠的濕度才能讓廚餘正常分解,太乾會拉長廚餘分解的速度和時間。
(小提醒,如果遇到梅雨季或颱風天,堆肥箱濕氣過重時,可以灑點咖啡粉攪拌,也可以增加落葉量,降低濕度)
•延伸閱讀:公寓堆肥教學步驟
4.昆蟲
堆肥桶中最常出現的昆蟲有幾種,黑水虻、螞蟻、蝸牛、果蠅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小蟲,基本上昆蟲多是好事,可以加速廚餘分解的速度,但同時如果是公寓堆肥,昆蟲量一定要注意(鄰居反彈的最大關鍵),想像看看大熱天的回到家,看到一箱飛滿昆蟲又散發出廚餘味道箱子,會很難說服鄰居堆肥不髒不臭,一定被投訴沒完的,那要如何處理昆蟲量呢?
我們的方法是多覆蓋落葉以及減少堆肥箱的孔洞(也就是減少味道溢出吸引過多昆蟲),落葉多一點可以減少廚餘外露,加上貼住一些堆肥箱的孔洞,最少可以減少50%的昆蟲量。昆蟲會被吸引而來的主要關鍵就是「味道」,味道越濃或廚餘越多,昆蟲當然也就越多,夏天需要特別注意,也可以減少廚餘量。
5.耐心
以上四點都有注意到,剩下的就是耐心了。
做堆肥最不能急,堆肥需要的就是「時間」,完全熟成的堆肥依照濕度、溫度等等自然因素最少都需要3個月至半年才能完成,等到所有廚餘和落葉都分解成「看不到廚餘和落葉的形狀」後才能使用。
過早使用容易傷害植物的根系(因為廚餘仍然在持續分解會產生氣體)。即使是堆肥完成也不要用過量,加進盆栽後一定要再覆蓋一層泥土,植物的根系不要直接接觸到堆肥,而是讓植物未來自行深根往下吸收養分。
另外堆肥不是泥土,雖然營養豐富但仍然缺少許多礦物質和微生物,可以一點一點嘗試,不要一口氣加進太多堆肥到盆栽,以免揠苗助長。
•延伸閱讀:等待不是懶惰,而是耐心與堅持!堆肥教會我的事。
希望上面的5個小撇步可以幫助大家更成功的製作自己的堆肥喔!一起加油!